夏天的交响•新质生产力火热勃发 | “卡位入链” 智造新“船”奇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6-23 15:38:20 浏览量:
5月8日,承建的12艘内河纯电动游览船———黄石“城发爱国号”等第一批次3艘船正式交付;
5月15日,香港船东订造的南美洲航线船舶——13000吨沥青船项目开工建造;
5月16日,建造的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顺利下水……
今年前5个月,位于黄州区沿江路的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简称“合创重工”)造船业三大指标爆发式增长:交付船舶23艘、新接订单40多艘、手持订单50多亿元,其中海外订单占50%。
而一年前,这个全省产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却因资金短缺、信用保障不足等困扰,成立9年未涉足海外市场,主要以国内订单为主。
一年间,订单火爆、行情大涨,合创重工凭什么创造新“船”奇?
“卡位入链,切换赛道,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转型。”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说,抢抓全球造船业新一轮上行周期机遇,2023年11月,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合创重工首批加入新成立的长江船舶供应链公司,并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破解发展瓶颈,让黄冈智造“巨轮”走向深海远洋。
晨曦中,合创重工74万平方米的建造基地,10余台大型龙门吊、航吊满负荷运转,30多艘各型船舶同步建造,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繁忙。
板材划线、装配、焊接、火工校正……平台上,合创重工为香港船东建造的13000吨沥青船,正在进行分段建造。
这艘设计航速、油耗等达世界一流水平的船舶,是当前沥青船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船型之一。
“造船用的钢材、涂料、电缆、焊材等原材料,占造船成本约30%。”合创重工采购部部长孙蕾介绍,采购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曾是公司发展的突出瓶颈,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后,受益于平台集采集配优势,减少贸易商环节,直达材料生产厂家,成本下降质量不降。
“这艘在建的沥青船,已在长江船舶供应链平台上采购800吨的钢材制船板,节约成本2.6万多元。”孙蕾说,入链后,生产物料采购成本下降了3%以上。
“国内造船业竞争激烈,船东选择造船厂,既看硬件实力,也看价格是否有优势。”王伶俐表示,成本降了,让利于客户,优质优价,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今年,合创重工成功承接了多艘3500吨、4500吨、7500吨等双相不锈钢化学品高端液货船的订单;3月份,广州船东陆续追加了6艘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订单,同时在谈订单60余艘。
“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三天两头有外国人来厂里参观考察。”在合创重工做了多年门卫的师傅感叹。
一周内,接待4批欧洲、中东等外国船东前来考察洽谈;
前5个月,10多家外国船东主动找到合创重工,或签署造船订单,或达成合作意向。
去年底以来,合创重工密集接到海外订单数十艘。但,这个局面来之不易。
为规避风险,外国船东跟国内造船厂签单前都会提出开具保函的要求,以确保船舶按期保质保量交付。
合创重工作为持有Ⅰ级船舶修造资质、全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曾因订单配套流动资金不足,缺乏标准抵押物而难获得银行授信,摆在面前的海外订单都不敢接。
“终于不再‘望洋兴叹’了!”合创重工商务部部长戴雄说,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有了国家认证平台给予的增信支持、联合接单等助力,合创重工在金融机构和外国船东面前底气更足。
前不久,新加坡某航运公司高层带队拜访合创重工,详细了解后者的造船实力后,现场达成了意向合作,还赞叹道:“你们很有实力,我们会有更多合作。”
如今,14000吨干杂货船、13000吨沥青船、125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高端液货船……今年合创重工的海外订单占比达50%以上,助力公司今年产能大幅提升至90万吨。
舾装码头上,合创重工为国家能源集团建造的新能源船舶“国能长江01”轮正在进行操控台安装等收尾工作,6月底将交付。
这艘由国能集团航运有限公司与东湖实验室联合研制的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船长130m,宽16.26m,型深7.98m,设计载货量10850吨。其硬核技术是配备了国内首台600kw级甲醇/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采用甲醇双燃料发电+锂电池的混合动力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与同尺度机械推进船相比,该船燃料成本将节省26%、碳排放降低11%。
合创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
“建造中,我们联合多家高校院所,对甲醇安全存储、复杂管路系统安装、双燃料转换与灵活运行等核心工艺,进行攻关突破。”合创重工技术经理林水发介绍,公司自有设计及研发人员30余名,获得“混合能源动力船舶”“低振动高效双导管桨节能装置”等3项专利、船舶生产专利27个。
“能源转型是全球航运业的大势所趋,我们正在建造多艘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王伶俐说,公司一直保持与七一二所、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船舶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借智借力攻坚特种化学品、甲醇动力、纯电新能源船舶等产品,向绿色化、智能化船舶产业进军。
承建的12艘内河纯电动游览船———黄石“城发爱国号”等第一批次3艘正式交付
前不久交付的黄石船东的3艘内河纯电动游览船,搭载344千瓦时动力锂电池,充满一次电可续航近90公里,可容纳48名乘客。相比传统燃油动力的船舶,该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并且纯电池驱动,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科技赋能,绿色化持续增强,智能化风生水起。合创重工二期项目——湖北绿色船舶总装智能制造基地,以研发建造智能、节能、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为目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
正在建设的合创重工二期项目——湖北绿色船舶总装智能制造基地
“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即将安装设备,预计明年初投产”。王伶俐介绍,新的生产线将运用数字孪生、机器人焊接、自动化切割等技术,可替代全船建造中30%以上的人工工序,实现由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转型,从整体造船向分段建造、立体建造的转变,年建造绿色新能源船舶200艘,全力打造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企业”。
专家观点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主任 裴志勇
竞逐新航道 驰骋新蓝海
当前,全球船舶行业迎来新一轮强周期性,我国造船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修建造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黄冈地处长江咽喉枢纽,是湖北省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之一,发展新能源船舶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合创重工首批加入由湖北港口集团牵头组建的长江船舶供应链公司,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要素聚集、集采营销、产能整合、金融服务等功能,降本增效,破解发展瓶颈,是践行以供应链体系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聚焦“电化长江”,抢占新赛道。合创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船舶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以科技赋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是推动绿色长江经济带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为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了典型应用方案。
随着高等级航道“四纵四横”建设的推进,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内河新能源船舶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建议多方合作,加快系统攻克内河新能源船舶关键技术,以新船型、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等“四新”理念,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朝着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四化”方向发展,打造内河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让传统的内河航运业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6-23 15:38:20 浏览量:
5月8日,承建的12艘内河纯电动游览船———黄石“城发爱国号”等第一批次3艘船正式交付;
5月15日,香港船东订造的南美洲航线船舶——13000吨沥青船项目开工建造;
5月16日,建造的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顺利下水……
今年前5个月,位于黄州区沿江路的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简称“合创重工”)造船业三大指标爆发式增长:交付船舶23艘、新接订单40多艘、手持订单50多亿元,其中海外订单占50%。
而一年前,这个全省产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却因资金短缺、信用保障不足等困扰,成立9年未涉足海外市场,主要以国内订单为主。
一年间,订单火爆、行情大涨,合创重工凭什么创造新“船”奇?
“卡位入链,切换赛道,从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转型。”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说,抢抓全球造船业新一轮上行周期机遇,2023年11月,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合创重工首批加入新成立的长江船舶供应链公司,并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破解发展瓶颈,让黄冈智造“巨轮”走向深海远洋。
晨曦中,合创重工74万平方米的建造基地,10余台大型龙门吊、航吊满负荷运转,30多艘各型船舶同步建造,车辆穿梭、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繁忙。
板材划线、装配、焊接、火工校正……平台上,合创重工为香港船东建造的13000吨沥青船,正在进行分段建造。
这艘设计航速、油耗等达世界一流水平的船舶,是当前沥青船市场中极具竞争力的船型之一。
“造船用的钢材、涂料、电缆、焊材等原材料,占造船成本约30%。”合创重工采购部部长孙蕾介绍,采购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曾是公司发展的突出瓶颈,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后,受益于平台集采集配优势,减少贸易商环节,直达材料生产厂家,成本下降质量不降。
“这艘在建的沥青船,已在长江船舶供应链平台上采购800吨的钢材制船板,节约成本2.6万多元。”孙蕾说,入链后,生产物料采购成本下降了3%以上。
“国内造船业竞争激烈,船东选择造船厂,既看硬件实力,也看价格是否有优势。”王伶俐表示,成本降了,让利于客户,优质优价,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今年,合创重工成功承接了多艘3500吨、4500吨、7500吨等双相不锈钢化学品高端液货船的订单;3月份,广州船东陆续追加了6艘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订单,同时在谈订单60余艘。
“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三天两头有外国人来厂里参观考察。”在合创重工做了多年门卫的师傅感叹。
一周内,接待4批欧洲、中东等外国船东前来考察洽谈;
前5个月,10多家外国船东主动找到合创重工,或签署造船订单,或达成合作意向。
去年底以来,合创重工密集接到海外订单数十艘。但,这个局面来之不易。
为规避风险,外国船东跟国内造船厂签单前都会提出开具保函的要求,以确保船舶按期保质保量交付。
合创重工作为持有Ⅰ级船舶修造资质、全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曾因订单配套流动资金不足,缺乏标准抵押物而难获得银行授信,摆在面前的海外订单都不敢接。
“终于不再‘望洋兴叹’了!”合创重工商务部部长戴雄说,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有了国家认证平台给予的增信支持、联合接单等助力,合创重工在金融机构和外国船东面前底气更足。
前不久,新加坡某航运公司高层带队拜访合创重工,详细了解后者的造船实力后,现场达成了意向合作,还赞叹道:“你们很有实力,我们会有更多合作。”
如今,14000吨干杂货船、13000吨沥青船、125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高端液货船……今年合创重工的海外订单占比达50%以上,助力公司今年产能大幅提升至90万吨。
舾装码头上,合创重工为国家能源集团建造的新能源船舶“国能长江01”轮正在进行操控台安装等收尾工作,6月底将交付。
这艘由国能集团航运有限公司与东湖实验室联合研制的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船长130m,宽16.26m,型深7.98m,设计载货量10850吨。其硬核技术是配备了国内首台600kw级甲醇/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采用甲醇双燃料发电+锂电池的混合动力直流综合电力系统。与同尺度机械推进船相比,该船燃料成本将节省26%、碳排放降低11%。
合创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
“建造中,我们联合多家高校院所,对甲醇安全存储、复杂管路系统安装、双燃料转换与灵活运行等核心工艺,进行攻关突破。”合创重工技术经理林水发介绍,公司自有设计及研发人员30余名,获得“混合能源动力船舶”“低振动高效双导管桨节能装置”等3项专利、船舶生产专利27个。
“能源转型是全球航运业的大势所趋,我们正在建造多艘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王伶俐说,公司一直保持与七一二所、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船舶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借智借力攻坚特种化学品、甲醇动力、纯电新能源船舶等产品,向绿色化、智能化船舶产业进军。
承建的12艘内河纯电动游览船———黄石“城发爱国号”等第一批次3艘正式交付
前不久交付的黄石船东的3艘内河纯电动游览船,搭载344千瓦时动力锂电池,充满一次电可续航近90公里,可容纳48名乘客。相比传统燃油动力的船舶,该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并且纯电池驱动,可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科技赋能,绿色化持续增强,智能化风生水起。合创重工二期项目——湖北绿色船舶总装智能制造基地,以研发建造智能、节能、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为目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
正在建设的合创重工二期项目——湖北绿色船舶总装智能制造基地
“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即将安装设备,预计明年初投产”。王伶俐介绍,新的生产线将运用数字孪生、机器人焊接、自动化切割等技术,可替代全船建造中30%以上的人工工序,实现由传统造船向现代造船的转型,从整体造船向分段建造、立体建造的转变,年建造绿色新能源船舶200艘,全力打造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示范企业”。
专家观点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主任 裴志勇
竞逐新航道 驰骋新蓝海
当前,全球船舶行业迎来新一轮强周期性,我国造船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修建造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黄冈地处长江咽喉枢纽,是湖北省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之一,发展新能源船舶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把握新机遇,担当新使命。合创重工首批加入由湖北港口集团牵头组建的长江船舶供应链公司,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要素聚集、集采营销、产能整合、金融服务等功能,降本增效,破解发展瓶颈,是践行以供应链体系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聚焦“电化长江”,抢占新赛道。合创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船舶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以科技赋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是推动绿色长江经济带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为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了典型应用方案。
随着高等级航道“四纵四横”建设的推进,以节能、环保、经济、高效为特征的内河新能源船舶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建议多方合作,加快系统攻克内河新能源船舶关键技术,以新船型、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等“四新”理念,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朝着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四化”方向发展,打造内河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让传统的内河航运业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