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特刊】T6» 寻幽揽胜 东坡遗爱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6-27 16:50:14 浏览量:
东坡赤壁景区

东坡赤壁原名赤鼻、赤壁、黄州赤壁,因其山色赭赤、陡峭如壁、状若悬鼻而得名。
北宋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1080—1084),苏轼寓居黄州创作了诗词文赋700余篇,多次游览赤壁,写下描述赤壁的文学作品10余篇,其《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使东坡赤壁享誉古今,成为游览胜地。

东坡赤壁现有明、清、近现代书画石刻300余块,其中苏轼书画石刻120余块,清代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帖》,汇集苏书精品,被世人尊奉为“集苏书之大观”。
东坡赤壁的建筑物始建于东晋,历经4次战火焚毁,屡毁屡建,现存的古建筑大多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随地势高低布局,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东高西低,依次为:栖霞楼、问鹤亭、涵晖楼、挹爽楼(含碑阁)、留仙阁、二赋堂、红砂石塔、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
景区大门门额上“东坡赤壁”四字是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舒同题写的。门前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白雉山先生创作,由当代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书写。上联:文武一身兼,苏子周郎,两顾便教垂简册;下联:是非千载定,沉沙折戟,重磨犹自见前朝。
苏东坡塑像,于1982年为纪念苏东坡创作《赤壁赋》900周年而建设。二赋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七年重修。“二赋堂”匾额为李鸿章题写,木屏风正面刻有清同治七年程之桢楷书《赤壁赋》,背面刻有1920年李开侁隶书《后赤壁赋》。前者豪迈俊逸,后者汉隶魏碑二体相兼苍劲有力。留仙阁,清光绪十年(1884)修建,落成之日,恰逢苏轼生辰(十二月十九日),取名留仙阁。酹江亭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樽还酹江月”之句。
坡仙亭、睡仙亭和放龟亭现存建筑均为清同治七年重修,其中,放龟亭赤壁矶最突出处,亭下岩石壁立,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指此处,昔日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白石龟仍踞矶下水中。问鹤亭原名“玩月台”,取苏轼《后赤壁赋》中与孤鹤所化的道士梦中对答的描述,改名“问鹤亭”。
挹爽楼上下两层,一层为碑阁,阁内四壁嵌有苏轼书法《景苏园帖》石刻108块;二层为挹爽楼,得名于苏辙《快哉亭记》中名句“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东坡祠展示了东坡故事、东坡智慧的相关内容。
“栖霞楼”三字匾额为茅盾题写,一层墙面上展示毛主席的草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木刻,二层墙面上“大江东去”绘画,展示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场景,三层为“东坡美食”专题。赤壁二赋碑廊是以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为主体的书画石刻长廊,全长560米,有古今名人以赤壁二赋为主题创作的书画作品87件,主要有苏东坡、宋人乔仲常、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马和之、马远、杨士贤、夏珪、金人赵秉文、武元直、元人赵孟頫、明人董其昌、钱谷、文征明等大家的书画皆为传世的精典之作。
遗爱湖十二景
遗爱湖位于黄冈市区中心,因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颂扬即将离任黄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州人为了彰显“遗爱”精神,弘扬东坡文化,将城中的东湖、西湖、菱角湖合称为遗爱湖。
公园采用“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的布局结构,将东坡文化有机融合到景点。其中,“十二景”分别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霜叶松风、平湖归雁。这“十二景”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夏秋冬、松竹梅兰、风花雪月等元素,并且都与苏东坡人品、经历、作品紧密相连,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遗爱清风
临皋春晓
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
琴岛望月
红梅傲雪
平湖归雁
霜叶松枫
江柳摇村
幽兰芳径
水韵荷香
大洲竹影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6-27 16:50:14 浏览量:
东坡赤壁景区

东坡赤壁原名赤鼻、赤壁、黄州赤壁,因其山色赭赤、陡峭如壁、状若悬鼻而得名。
北宋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1080—1084),苏轼寓居黄州创作了诗词文赋700余篇,多次游览赤壁,写下描述赤壁的文学作品10余篇,其《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使东坡赤壁享誉古今,成为游览胜地。

东坡赤壁现有明、清、近现代书画石刻300余块,其中苏轼书画石刻120余块,清代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帖》,汇集苏书精品,被世人尊奉为“集苏书之大观”。
东坡赤壁的建筑物始建于东晋,历经4次战火焚毁,屡毁屡建,现存的古建筑大多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随地势高低布局,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东高西低,依次为:栖霞楼、问鹤亭、涵晖楼、挹爽楼(含碑阁)、留仙阁、二赋堂、红砂石塔、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

景区大门门额上“东坡赤壁”四字是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舒同题写的。门前楹联是当代著名学者白雉山先生创作,由当代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书写。上联:文武一身兼,苏子周郎,两顾便教垂简册;下联:是非千载定,沉沙折戟,重磨犹自见前朝。
苏东坡塑像,于1982年为纪念苏东坡创作《赤壁赋》900周年而建设。二赋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七年重修。“二赋堂”匾额为李鸿章题写,木屏风正面刻有清同治七年程之桢楷书《赤壁赋》,背面刻有1920年李开侁隶书《后赤壁赋》。前者豪迈俊逸,后者汉隶魏碑二体相兼苍劲有力。留仙阁,清光绪十年(1884)修建,落成之日,恰逢苏轼生辰(十二月十九日),取名留仙阁。酹江亭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樽还酹江月”之句。

坡仙亭、睡仙亭和放龟亭现存建筑均为清同治七年重修,其中,放龟亭赤壁矶最突出处,亭下岩石壁立,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指此处,昔日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白石龟仍踞矶下水中。问鹤亭原名“玩月台”,取苏轼《后赤壁赋》中与孤鹤所化的道士梦中对答的描述,改名“问鹤亭”。
挹爽楼上下两层,一层为碑阁,阁内四壁嵌有苏轼书法《景苏园帖》石刻108块;二层为挹爽楼,得名于苏辙《快哉亭记》中名句“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东坡祠展示了东坡故事、东坡智慧的相关内容。

“栖霞楼”三字匾额为茅盾题写,一层墙面上展示毛主席的草书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木刻,二层墙面上“大江东去”绘画,展示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场景,三层为“东坡美食”专题。赤壁二赋碑廊是以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为主体的书画石刻长廊,全长560米,有古今名人以赤壁二赋为主题创作的书画作品87件,主要有苏东坡、宋人乔仲常、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马和之、马远、杨士贤、夏珪、金人赵秉文、武元直、元人赵孟頫、明人董其昌、钱谷、文征明等大家的书画皆为传世的精典之作。
遗爱湖十二景
遗爱湖位于黄冈市区中心,因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颂扬即将离任黄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州人为了彰显“遗爱”精神,弘扬东坡文化,将城中的东湖、西湖、菱角湖合称为遗爱湖。
公园采用“一环、两片、五区、十二景”的布局结构,将东坡文化有机融合到景点。其中,“十二景”分别是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霜叶松风、平湖归雁。这“十二景”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夏秋冬、松竹梅兰、风花雪月等元素,并且都与苏东坡人品、经历、作品紧密相连,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遗爱清风

临皋春晓

东坡问稼

一蓑烟雨

琴岛望月

红梅傲雪

平湖归雁

霜叶松枫

江柳摇村

幽兰芳径

水韵荷香

大洲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