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总工会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黄冈发布

【重磅特刊】T3» 竹杖芒鞋 走遍黄冈

信息来源: 时间:2024-06-27 09:03:40 浏览量:
 
年表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 45岁
 
      一月一日,苏轼启程赴黄州。二十五日,至麻城岐亭,旧友陈慥接至二十五里外,留住五日。

      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寓居定惠院。

      四月,应杜道源约,渡江同游鄂州西山。

      五月,苏辙送家眷来,苏轼去巴河口迎接。五月二十九日,从定惠院迁居临皋亭。

      六月,与苏辙同游鄂城西山,相别于鄂州王齐愈兄弟家。

      十月,李公择来黄州访,同游鄂城西山。二十四日,乳母任采莲去世,葬于黄冈县北。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46岁
 
      一月二十日,启程去岐亭访陈季常,路宿团风。

      二月,生计艰难,向黄州府求得黄州城东门外“故营地”五十亩耕种。

      八月,给王定国信,言其躬耕东坡,后遂自号“东坡居士”。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47岁
 
      三月七日去黄州东南三十里沙湖看田。途中患左臂肿,去蕲水(今浠水)麻桥求名医庞安时治疗,与庞同游清泉寺。顺兰溪下至长江边散花洲,又顺巴河上至乌龙潭(今罗田县治西五里)游。后自蕲水渡江至鄂州车湖王齐愈家。寒食日,作《寒食雨二首》,今存《黄州寒食帖》(行书)是苏轼书帖的代表作。

      七月十六日,同杨世昌泛舟游赤壁,作《赤壁赋》。八月,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十月十五日,作《后赤壁赋》。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48岁
 
      二月,去蕲州天峰麓采摘著名的“有一旗二枪之号”的“团黄茶”,顺道去游黄梅县五祖寺,在白莲峰下崖壁书“流响”二字(今存)。

      四月,安国寺继莲和尚以徐君猷、苏轼每次去饮酒、喝茶的竹亭向苏轼求名,苏轼题作“遗爱亭”,并代巢谷作《遗爱亭记》。

      闰六月,张怀民被贬黄州,在城西南建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十月十二日夜,至承天寺同张怀民步于中庭,作《记承天寺夜游》。

      十二月,去黄陂会滕达道,未遇,雨雪中自阳逻(今属新洲县)坐船回。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49岁
 
      一月二十一日,被改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四月一日,离黄州。当日留别雪堂,作《满庭芳》(归去来兮)。七日至鄂城车湖王齐愈家,留二日;十四日至黄石磁湖,黄州朋友古耕道、郭遘、潘大临、潘丙、潘革、潘鲠、潘原、何圣可、王齐愈兄弟等十余人相别,陈慥送至九江。
 
作者:丁永淮 (原文有删节)    
 
千古风流在黄州

      

      山色赭赤,陡峭如壁。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东坡赤壁山门上黑底翠字的两行书,道出了赤壁的时空经纬与厚重人文。故国神游,思接千载。

      公元1080年至1084年,北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的四年四个月里,他整顿心灵,躬耕东坡,寄情山水,快意文章,救护弃婴,献方驱疫。恰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说: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到黄州后,多次游赤壁,其中三次游玩赤壁成就了非常的意义,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此泛舟赤壁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夜游赤壁是在赏景,也是在江水的流淌中感受历史的流转和生命的律动,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孙璜清)

三访黄安趣事多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曾三次到黄安(今红安县)永佳河桃花洞 (明属麻城仙居乡),造访在此居住的好友陈季常。

      第一次题联桃花寺,第二次留《方山子传》和“枕头酥的传说”,第三次《戏陈慥》留下“走歧亭弯宋埠”俗语。苏东坡的三次黄安之行, 留下了很多趣闻轶事,也是他和陈季常友情的见证。

(李天荣)
 
相交莫逆是王韵
 
      
 
      罗田县是处于大别山南麓腹地的偏僻小县,北宋时,地属蕲水县。苏东坡游历罗田,缘于一个人物——北宋军事家王韶。因苏轼来拜谒王韶墓,于元丰四年(1081)两次游历罗田,留下美妙的传说故事,成为鄂东东坡游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东坡与王韶为北宋嘉祐二年(1057)的同榜进士,且同朝为官、志气相投,成为莫逆好友。嘉祐二年榜是中国科举史上最辉煌的一榜,《宋史》有传者24人、任宰执者9人。其中苏轼、王韶、曾布、章淳、吕惠卿、张载、程颐、曾巩、苏辙为最有代表性的九位。苏东坡与王韶在为官之初皆在陕西边关任职,苏在陕西凤翔任判官,王在陕西新安任主簿;在政治上都曾与王安石政见相背。这些都是苏东坡与王韶成为莫逆好友的基础。

(罗锋)
 
寻医问药留名篇
 
      

      元丰五年春三月,苏东坡到沙湖相田的途中,突然感到自己的左手疼痛难忍,继而逐渐红肿起来。恰在这时,潘大临的父亲、元丰二年进士、身任蕲水县尉的潘鲠因听说苏东坡到蕲水相田,热情地前来迎接。苏东坡以情相告,潘鲠建议苏东坡到蕲水麻桥请当时的名医庞安时诊治,于是一行人前往庞安时的居处。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浠水麻桥)人。庞安时久闻苏东坡的大名,常恨无缘相会。当日一见苏东坡,即断定其手肿乃药石之毒,非风气所致,于是果断地采用针灸法,一针而愈。

      庞安时聪颖过人,医技高超,只是耳聋,听不见人言。当苏东坡的手疾治好后,无以答谢,便作书相赠说:“蕲州庞君安常,善医而聩。与人语,在纸始能答。东坡笑曰:‘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而何?’”

      庞安时将苏东坡的手疾治愈,热情地邀请苏东坡同游蕲水有名的清泉寺。

      清泉寺(今浠水闻一多纪念馆内)在蕲水县城郭门之外二里左右,始建于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寺内有一眼泉水,从石壁间涓涓流淌,泉水清香甘冽,因名清泉寺。清泉寺旁有一洗墨池,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泉洗过笔砚。

      清泉寺的下面有一条兰溪,兰溪之水源自箬竹山,溪水西流,在清泉寺门前流过。溪旁生长着大片的兰花,故名兰溪。    

      众所周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江河水流大多是由西向东,然而兰溪水流与众不同,溪水在此却是由东向西而流。善于观察事物的苏东坡见到兰溪水西流的这一特异现象,心中顿时沸腾起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东坡实在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他想高声呼喊,他想放声歌唱,曾经一度消沉的情绪顷刻间荡然无存。于是挥笔急书,写下《浣溪沙》词一首。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汪德富)

三赴广济咏仙姑
 
      
 
      苏东坡谪黄期间,先后三次来到武穴市。一次是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为了剔除人生烦恼,前往黄梅五祖禅寺,途经武穴 (原广济县);一次是元丰六年夏天,他从蕲州沿江而下,从马口镇登岸;还有一次是元丰六年的秋天,他从蕲州来到广济境内。三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优美传说。

      其中,苏东坡第二次来到广济县,是元丰六年的秋天。这天,苏轼携王朝云游览仙姑山,写出一首《咏仙姑山》的诗:“游尽黄州千万峰,身如萍草寄行踪。戏招五祖寺前月,来听三仙庙后钟。夕野尚开黄菊蕊,秋风还惹白芙蓉。僧房熟睡谁惊醒,唧唧床头恼小蛩。”

(罗与之)
 
两宿团风均有诗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1月,在到达黄州前一夜,苏东坡一行借宿团风镇禅智寺。他辗转难眠,提笔在墙壁上写下一绝《宿黄州禅智寺》: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一年后,他去岐亭访陈季常,途中宿团风,路见梅花作《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稭灰。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梅玉荣)
 
四游麻城皆为友
 
      

      第一次踏上麻城土地——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赴任途中路过麻城,这是诗人第一次认识和走进麻城。

      第二次到麻城歧亭——宋元丰四年即1081年,谪居黄州一年的苏东坡思念好友陈季常,于是在正月二十日启程,前往歧亭。

      第三次到麻城歧亭——元丰四年即1081年,苏东坡应好友李常之约到麻城歧亭相聚。李常时为淮南西路提点刑狱,此时巡查部属到光州。腊月,三人在歧亭聚首,畅谈离情别绪。

      第四次到麻城歧亭——元丰五年即1082年冬,苏东坡第四次到麻城杏花村,与陈季常见面。此次相见的,还有一位来自四川的朋友,这就是明操禅师。

(彭俊平)
 
赏雪品茗上英山
 
      

      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期间曾去过英山两次:一次是为欣赏大别山雪景,另一次是为品尝团黄贡茶。

      雪中徒步攀爬大别山——苏东坡凌晨五点出发,只身一人徒步攀爬大别山,欣赏沿途风景,寻觅李白的足迹。此时大别山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虽然给攀爬带来了一定难度,但风荡林海、雪压劲松、山色凝重、似露峥嵘的景致,给苏东坡带来了无穷的美感享受。

      采摘品尝佳茗团黄茶——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早春,为了品尝心心念念的团黄茶,苏东坡亲自去蕲州天峰麓采团黄茶,并作《寄周安孺茶》诗:“昨日散幽步,偶上天峰麓。山圃正春风,蒙茸万旌簇。呼儿为招客,采制聊亦复。”对于团黄茶采制十分认真精致,苏东坡又作一诗:“闻道早春时,携簏赴初旭,惊雷未破蕾,采采不盈掬。旋洗玉泉蒸,芳馨岂惊宿。须臾布轻缕,火候谨盈缩。不惮顷间劳,经时废藏蓄。”品尝了亲手采摘、制作的团黄茶后,他又以一首诗赞曰:“香浓夺兰露,色嫩欺秋菊。闽俗竟传夸,丰腴面如粥。自云叶家白,颇胜中山绿。好是一杯深,午窗春睡足。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

(段琼)
 
天峰麓上采团黄
 
      
 
      大别山区域,在汉唐时代就是重要的茶茗产地 。东晋《桐君录》中就说西阳郡有“好茗”,“煎饮令人不眠”。唐朝产于蕲州的蕲门团黄茶以“有一旗一枪,号一芽一叶也”名扬四海。《文献通考》赞誉:“蕲门团黄,茶之极品”。苏东坡漫游大别山区深山大壑,又极喜品茗,常入深山中采茶。元丰六年早春,苏东坡去蕲州天峰麓采摘团黄茶,写作了《寄周安孺茶》的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昨日散幽步,偶上天峰麓。山圃正春风,蒙茸万旌簇。呼儿为招客,采制聊亦复。地僻谁我从,包藏置厨簏。何尝较优劣,但喜破睡速。况此夏日长,人间正炎毒。幽人无一事,午饭饱蔬菽。困卧北窗风,风微动窗竹。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
 
(冯扬 陈奎仁)

苏轼五祖题“流响”
 
      
 
      时任五祖寺住持的智清禅师,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在其写完《寒食雨二首》古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后的元丰六年(1083)五月,因担心苏轼再陷文字狱,智清邀请他到五祖寺来“玩几天”。
 
      一天清晨,苏轼从通天路旁的竹林经过时,无意间听到了溪水的歌声,放眼望去,分明是清泉流经小溪时,与石头碰撞出来的声音。苏轼顿悟:清泉在遇到给自己带来痛苦的石头后,反倒会发出悦耳的流响,这难道不是清泉在歌唱自己的生活吗?
 
      蝉遇到秋天继续歌唱自己的生活,水遇到石头的碰撞能够继续歌唱自己的生活,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不能继续歌唱自己生活吗?顿悟后的苏东坡一边轻声吟唱着“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一边在山泉流淌的岩石上写下“流响”二字。从那以后五祖寺又多了个“流响”的景点。

(周濯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