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冈市总工会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文苑

主题征文分享 │远方的兔子灯

信息来源: 时间:2023-12-16 16:57:27 浏览量:
远方的兔子灯
作者:罗田县文化馆 李晓红

      新春佳节,万家灯火庆团圆之时,最令人高兴的事大约是全家人从四面八方而来,相聚在父母的身边,这一刻,年迈的父母脸上的皱纹舒展着,洋溢着四世同堂的幸福。

      火炉里的树兜子烧得正旺,火炉上不曾停歇地或煎或煮或油炸,母亲似乎要将家里积蓄大半年的美食都给我们尝一尝,她才舒心。我们在温暖的火炉边,漫不经心地边看电视边谈天说地。最惹人喜爱的是三岁的侄孙女丁丁,穿着喜庆的大红棉袄,跑进跑出,棉袄上的兔子装饰似乎被丁丁的活泼感染,眨着眼睛、竖起耳朵。父亲疼爱地忙上忙下地找丁丁吃的、玩的,满眼都是爱。

      “兔子灯……”丁丁突然对着电视喊了一声,大家一看,还真是兔子灯,冬夜里的兔子灯闪烁着红色的光芒,很是喜庆。“我想要兔子灯……”丁丁小声喊着。父亲有些耳背,但还是听见了丁丁说的话,或许这就是爱的穿透力?父亲急忙答应“你要兔子灯是吧,我来做……”父亲连忙去角屋(储藏间)找材料。神奇的隔代爱,丁丁要天上的月亮,父亲恐怕也搭梯子试一试。丁丁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巧克力,跑到她妈妈面前大声喊着:“妈妈,我有兔子灯啦!”

      兔子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盼望着过年,除了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有得玩的,祖父每年会给我们做兔子灯。几根篾片,用浆糊和皮纸捆住篾片,做成兔子的身子,将大红或黄色的皱纹纸剪成毛须状然后糊在兔子身上,装上用小树干锯成的四个小轮子,点上红红的兔眼睛,再在兔子肚堂内,安上一截年夜饭点剩下的红蜡烛,系上一根牵拉的红绳,兔子灯就做好了。待华灯初上,我和妹妹拉着兔子灯在村子里转来转去,身后跟着一群小伙伴,我昂头挺胸,步伐里带着几分神气。

      待我从记忆的时光转过神来,父亲、哥哥、侄儿,三代文化工作者正全力合作,做兔子灯。篾片、浆糊、小铁丝(代替皮纸)皱纹纸等很快到位。父亲在一旁看着哥哥和侄儿做兔子灯,时不时地指点着,哥哥做兔子身子,侄儿剪皱纹纸,用废旧玩具的配件做兔子的电动眼睛,肚子里的电动灯。不得不说,身为90后的侄儿,从小被三代文化人的长辈熏陶着,感染者,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乡镇文化站长,我家第四代文化工作者。组织开展基层群文活动,主持文艺节目、拍摄照片、剪辑视频、写群文报道等,在信息技术这一块,更能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工作。很快,一个形象生动的小白兔灯便做好了,丁丁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快乐地拉着兔子灯。嬉笑嚷叫之声弥散开来,荡漾在新年的夜空中,久久不散,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兔子灯的蜡烛换成了电动的小彩灯,一闪一烁的,像漫天的星星,透过星辰,遥想儿时的兔子灯,当年拉兔子灯的小孩,如今已青春不再,我不由深情地怀念起那遥远年代的兔子灯,怀念做兔子灯的祖父。

      祖父出生于民国6年(1917年)。祖父生前屡次提到他的身世,很幸福地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曾祖父老来得子,祖父长得周正又天资聪颖,人见人爱。曾祖父抛开一切家事,悉心培养祖父,祖父五岁时便请了先生专门教他读书,还特意请了一个和祖父年龄相仿的孩子伴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祖父不仅饱读诗书,书法、美术都有相当的功底。

      祖父的艺术细胞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扎彩、做油漆、手工制作烟花、泥雕等知识和技能,都是无师自通,一看就会。时至今日,几位年长的文友提到祖父,他们都赞叹不止,说他的确是个奇才:特殊年代,满大街的宣传标语,那规格可不是毛笔能写出来的。祖父从乡下砍来粽毛,自制成毛刷或用废旧的扫帚,粘上石灰水或是大红的广告颜料,俨然是个猎人,眯着左眼,瞄准墙上的猎物一样,时不时地还用沾满石灰水的手把眼镜往上推下,手起手落之间,墙上留下了标准的宣传标语。祖父走到哪里做阵地宣传,身边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他们对祖父印象最深的是国庆十周年(1959年)之际,罗田县城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当时燃放的花灯是我祖父牵头手工制作的。随着花灯的开关拉响,炸药引爆,彩纸扎制的西游记人物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各显神通,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太神奇了,此后再也没见过手工制作的烟花,可惜这好的技艺失传了……”

      童年的记忆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祖父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他犀利的眼神足以让人不寒而栗,远远的一声咳嗽或脚步声就震慑住嬉闹的我们。祖父是文化人,总希望我们能学有所成,他经常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山有路勤为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名言勉励我们,对我们要求很严厉,每次回家都要仔细检查我们的作业,奖惩分明。作业没做完不能出门玩,很多次,外面放电影,弟弟妹妹们在家里做作业,不敢去看电影,奶奶说情也没用。生活中的祖父总会抓住机会,适时地给我们传授知识,特别是古典文化。冬夜的火塘边,给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讲“闻鸡起舞”“司马光砸缸”“孟母三迁”“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等寓意深刻、正能量满满的成语故事,使我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学到了历史知识,领悟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父亲因为特殊年代的影响,初中毕业回家务农,但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书法、美术都有些基本功。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在生产队挣工分的同时,自学了做油漆,姑娘嫁妆上的花鸟虫鱼被父亲画得活灵活现,特别是迎亲队伍最前面的面盆上那朵大红绸布花是父亲的绝活,惊艳了整个嫁妆,温暖了新娘婚后的岁月。就这样,父亲一边挣工分一边做油漆,收入还不错,养活了我们兄妹五人。许是祖父希望他的手艺得到传承,在他退休之际,执意要父亲接班。父亲在他38岁时进入人生转折点:从农民到工人,从农村到县城。刚参加工作的父亲并不适应城里的生活特别是工作压力大。虽然有一定的书画基础,但要胜任文化阵地宣传工作还是远远不够。于是,在祖父的悉心指导下下,父亲挑灯夜战,勤学苦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父亲的业务水平不但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阵地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每年都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被誉为“文化老黄牛”;四次被评为全县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黄冈地区先进文化工作者,1986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地区文化系统表彰会;完成了从农村走进县城,从农民到优秀文化工作者的华丽转身,一度被传为佳话。

      孙辈之中,我和哥哥大约是被祖父比较看好,不论是读书还是做事,祖父习惯对我两更关心、更严厉。哥哥高考落榜后,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专心学习书美摄等技能,为了培养哥哥摄影的爱好,在祖父的坚持下,卖掉母亲一年养的两头肥猪,买了日本进口的照相机,那一年,我家破例没有刜年猪过年。

      哥哥待业的日子里,我正在上初中,那年春节前夕,适逢全县筹备春节文化活动,当了解到民俗道具的需求量很大时,祖父在家教哥哥和我制作狮子头、大头、采莲船、蚌壳精等民俗道具。做狮子头和大头的工序很复杂。先用上好的黄泥雕塑模具,然后用毛刷粘上糨糊将棉布、纯植物纤维手工制作的皮纸、报纸在泥塑上粘贴。粘贴十余层后待它完全干透就可以取下一个纸壳状的模具。最后祖父给它“化妆”了,用油画颜料给“纸壳”化好妆后,一个形象逼真的“大头”或“狮子头”就成型了。最后为了美观耐用,给它刷上透明的清漆,安上半自动的眼睛,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记得八十年代,一个“大头”售价三五十不等,一个“狮子头”一百至两百,这在当时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那年寒假,在祖父的指导下,完成了十个“大头”,后来祖父兑现承诺,奖励我一块全自动手表,当时,我可高兴了好一阵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1年,哥哥通过全省文化站招考成为乡镇文化站长,成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尽管哥哥后来经历了体制改革,财政编制取消,工资没有保障,但他始终在坚守那份初心,逐渐掌握了基层文化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泥塑、扎彩、书法、美术、摄影、剪辑视频等无所不能。30余年来,哥哥依然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凤山镇各个村落之间,为基层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遗憾的是,由于我的大学梦,没有像父亲和哥哥那样继承祖父的手艺,后来我的大学梦像风中兔子灯的蜡烛,几经摇曳直至破碎,这也是我愧对祖父的期望,我一生的疼,好在我铭记祖父的教导,不论身在何处,都诚心做人、踏实做事。从“孩子王”到文学编辑,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阅读中充实自己,在一张张白纸上描绘自己的人生。终于没有辜负祖父的愿望,成为一个努力走进文化圈子里的人,为了远方的兔子灯,我的脚步不曾停息。

      夜风阵阵吹过,抬头仰望天空,繁星点点,我似乎看见了我的祖父,慈祥的笑脸,像个圣诞老人,陪伴他的是一个可爱至极的兔子灯。

 

Top